网球究竟哪好?

好看Daily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长大的吴汉坤,与网球的结缘始于小学五年级。彼时的他因为观看澳网迷上了同为左撇子的纳达尔,缠着父亲买下人生第一支同款球拍,从此踏上球场。“那时候觉得纳达尔的正手帅极了,自己也想试试。”他回忆道。从社区网球班的基础训练开始,放学后与同学在球场鏖战到筋疲力尽成了日常。输球时,他总是提醒自己,“每一分都是新的一分。要用这样的一种心态去进行每一个比赛。”这个对于网球运动的感悟,成了他日后应对挫折的底色。多年后,当他以演员、创业者的身份穿梭于不同领域时,网球的影子始终如影随形。
“网球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击球的瞬间是通过鞭打动能和动力链完成的,那一刻必须绝对集中。”吴汉坤将网球场上锤炼出的专注力带入了表演领域。拍摄《封神》三部曲时,他形容进入角色的过程如同面对关键分:“刚接触新角色时,脑子里不断回溯人物背景、前一场戏的情绪,但最终必须完全处在当下。”他双手虚握球拍般比划,“就像接发球一样,必须心无旁骛地感受对手演员传递的情绪、表情和潜台词,把它们当作飞来的网球,瞬间捕捉、精准回击。” 这些从运动中淬炼出的能力让他在片场游刃有余。“演戏和打球的共通点在于,你永远在和‘当下’对话。”吴汉坤回忆某场情绪激烈的对手戏时笑道,“导演喊卡后,我才发现手心全是汗——和赛点发球时的紧绷感一模一样。”无论是比赛的拉锯战,还是角色内心戏的层层剥解,他始终相信:真正的掌控力,来自对每个瞬间的全情投入。
而在创业的战场上,网球的策略思维成了吴汉坤的生存法则。2017年,他在墨尔本创立了澳洲首家数字化健身房,却在疫情冲击下被迫关闭。面对失败,他借用了费德勒的“赢球率哲学”——在退役后的一次演讲中,费德勒提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实: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打过1526场单打比赛,赢得了80%的比赛,但是在这些获胜的比赛中,他的平均得分率仅有54%。——“而正是这54%,累积起来成就了20座大满贯。创业也一样——不必苛求每一步都正确,而是提升整体成功率。”如今转型AI与影视结合的赛道,吴汉坤像调整战术一样复盘过往:“输掉一局不重要,重要的是别让失误的情绪干扰下一球。”
这种韧性,在《封神》训练营的极限挑战中也得以显现。零下10摄氏度的冬日,演员们裹着过膝棉袄晨跑,拉链紧闭导致步伐笨拙如同一群企鹅。“每天训练15、16个小时,前一个月简直是地狱难度。”吴汉坤笑着回忆,“但痛苦反而让我们拧成一股绳。”高强度体能训练不仅塑造了角色的肌肉线条,更让团队在汗水中建立起战友般的默契,快速凝聚在一起。“运动是最天然的破冰方式——在球场上,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双打搭档的节奏,拍戏时也是如此。”当被问及“运动达人”标签是否限制戏路时,他挑眉一笑:“这恰恰证明我的‘人设’立住了!”
网球究竟哪好?——吴汉坤的答案早已藏在每一段经历里。网球从未只是一项运动,而是教会他如何在汗水中专注、在失败中重启、在每一刻的“赛点”中,历练出比胜负更辽阔的生存智慧。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赴山海》未播先爆!
7489
80041 已阅读
央视官宣热巴新剧!
465
94597 已阅读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328
36147 已阅读
你的强正在整顿内娱
1188
38534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