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贝贝情节的背后

好看
你家宝贝有没有这样一块毯子或者玩偶,视如珍宝,盘到包浆,最后可能都破破烂烂却依然一直带在身边。还有很多人一直到成年,仍然保留着小时候那块已经不成型,安抚过自己的小毯子,就像保存一个珍贵的物件。孩子的这一类安抚物,孩子很喜欢很依赖的物品,当代父母还给起了一个很有趣新潮的名字 ——阿贝贝。孩子心爱的阿贝贝反映的是孩子们的恋物情节,他们对自己的阿贝贝产生了特殊的偏好和依恋。那么让孩子离不开也戒不掉的“阿贝贝”,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对一个玩偶一块毯子产生依恋?这样的恋物情节是否需要干预呢?
一、阿贝贝情节背后的心理学 1.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阿贝贝情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一种“过渡现象”。在英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早期发展理论中,这些让孩子依恋的毯子玩具被称为“过渡性客体”。安抚物这样的“过渡性客体”可以为孩子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作用:从分离焦虑到安全稳定的过渡和从完全依赖到走向独立的过渡。 2.在小婴儿出生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享受着被爸爸妈妈紧紧拥抱,时刻照顾。宝宝一哭,就会有人过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小婴儿们很喜欢也很适应这样有求必应的生活。与此同时,宝贝们和父母也建立起了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踏上新的征程,会爬、会走、会上幼儿园……在这成长的必经之路上,父母没有办法做到时时刻刻在身边满足和安慰他们,于是分离焦虑产生了。 3.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最早在6月龄就会体现出来,大多数孩子在8到10月左右开始。他们会慢慢意识到自己和爸爸妈妈并不是一体的,总是会有分开的时候,每每这时,孩子们就会不安。于是,在最初产生分离焦虑的这一时段里,小朋友们会本能地在其他的物品上寻找爸爸妈妈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安慰,特别是那些软绵绵毛茸茸的毯子和玩偶,就好像父母的抚摸和怀抱,安全感一下子就又回来了。 4.美国儿科协会认为过渡性客体可以成为孩子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在孩子自己独立睡觉的时刻,在要自己上早托班和父母再见的时候,阿贝贝可以成为靠谱又忠诚的伙伴,延续父母的爱意,帮助孩子完成从分离焦虑到获得安全感的情感过渡。当孩子们感到足够安全时和有保证时,小小的身躯如同有了后盾一般,有底气去探索,也愿意去尝试和承担较小的风险,慢慢地他们就可以从容和勇敢的面对新的、风险更大的挑战,从而成为越来越独立小人儿。
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一样物品能够让一个人在面对生活的变化和挫折时,变得更坚强、更有韧性,那么强行放弃或者戒断这个物品会让人陷入更深的焦虑。所以,不需要强行让娃戒断自己的阿贝贝。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应对方式。在美国《儿科学》期刊上针对9-13岁孩子的调研中发现,这些孩子们大约有一半(54%)的研究对象在婴儿时期就形成了对某个物体的依恋。然后在这些有依恋物的孩子群体中,将近50%的孩子一直保持这种依恋直到9岁。拥有属于自己的阿贝贝是一件很普遍而又自然的事情。
文章来源:(1)娃一直戒不掉自己的阿贝贝,是怎么回事?——丁香妈妈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靠演妈妈重回内娱
6698
28817 已阅读
为何甄嬛的鹦鹉不学舌
3950
33629 已阅读
娱乐圈“卷王”
3644
45227 已阅读
养过鹦鹉才明白这些事
9262
98997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