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央视认可的歌手

好看
很难用一句话概括黄子弘凡。他前一秒是愿意与你分享生活小事、毫不设防的ENFP“快乐小狗”,下一秒又进入“专业状态”,聊着如何区分声区、音色、情感密度和怎样拆解音乐层次。讲着讲着,他越发投入,提到音区的高低时,声音会不自觉地变得高调或低沉,说到声带的发力方式,会用手势起伏自然地示意,仿佛声音对他而言是触手可及的实体。音符、节奏环绕着,组成了一片浩瀚海洋,黄子弘凡游乐其中。开阔的海平面上,他快乐而自在,也严谨而真诚。
采访时,黄子弘凡总是语气轻松、反应迅速,好像任何话题都能被他调到一个温暖的音高。那种带着笑意的音色,让他的“快乐感”仿佛与生俱来,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但与其说他天生拥有亲和力,不如说他将“快乐”视作一种自我表达方式,一种本能。父亲是男高音歌唱家,母亲是声乐教授,黄子弘凡在成长过程中更多接触到的是古典乐和民乐,而他却在进入伯克利音乐学院时选择了现代音乐制作专业。
与从前相比,当下的流行音乐发展得更加场景化、碎片化。从CD、广播和电视音乐节目变成了流媒体与短视频,摇滚、流行等音乐风格界限变得更为融合,电子、Hyperpop、CityPop等流行分支持续更迭。“音乐其实是时代的产物,不能脱离当下的语言”,在分众化而日新月异的市场中,黄子弘凡表达了自己的音乐态度:“也许回到20年前,我们会非常崇尚从技术层面来看很厉害的音乐,但在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音乐兴趣取向都更自由,判断一首歌是否好听的理由也更主观,而我想带给大家的,是那种能够让人感受到快乐的音乐!”
对自己的作品定位有着明确而清醒的认知,这让黄子弘凡的音乐既具备流行框架下的感染力,又藏着个人表达的巧思。“我的歌曲其实并不倾向选那种更利于社交传播的、简单或者反复的结构,就像‘Sillage’,它就不是特别标准的流行乐结构,C段会比较跳脱一点。”这首单曲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创作态度,“它包含着我对音乐的理解,对大家的祝福,同时也是我对生活的看法。”
这正是黄子弘凡想强调的,他的专辑《除了快乐禁止入内》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发心。从5岁时初次被一段莫扎特钢琴曲击中内心,收获关于音乐的第一份感动,到在求学路上、舞台历练中的逐步体会,他明确了音乐的意义不只关乎声音、技巧,而是要用它讲故事、用它塑造情绪。于是,黄子弘凡正在用他的作品,把个人的感受,转变成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与传播快乐的体验。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成长的“营养剂”
7346
96823 已阅读
满40加20?
2094
84810 已阅读
小镇做题家的逆袭
4809
81192 已阅读
戚薇到底有多清醒
8478
80955 已阅读